![]()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画家安顺:浑厚华滋 大气磅礴 时间:2020-10-12 14:46:57 点击次数:6037
安顺
现代语境的思考与表现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作品,其特点是——在传统中延伸与蜕变,创作贴近时代脉动的作品,及相关联的风格、语言。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画家,无不在这整体氛围中,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与创作道路。
步入中年的画家安顺,正是在这个八面来风的时代环境中,体验并感受到全新的精神氛围,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极大地的启发、刺激了他的思维与灵感,给了他以不可竭止的激情和创作冲动;他的作品,因而焕发着少有的鲜活之气、灵性的笔墨特点、耐人寻味的意蕴和无法之法的郁勃生机。
安顺的作品,少有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多为有感而发的倾心之作,或为写生而来的素材管理,亦或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所以,笔下山川、林木、屋舍、村落等,都在素朴、单纯与自然之中,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与未被污染的魅力。安顺的作品,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强调直觉的感受,而非理性分析的结果,他也未被写实观念所束缚,笔墨发挥一任天性使然,强调意象表达中的“感觉”作用,舍去事无巨细的逼真写实性还原;因此,安顺作品中,以“写”入画、以“意”表现为主,笔与墨配合,辅助互动,用笔极见骨力、用墨氤氲淋漓,画面元气充沛,在“不似之似”中,见出浓淡墨色演绎的空迷离图景,“半是虚空半是山”之境界跃然纸上。
就作品而言,可以看出,安顺更注重水墨本体的体现与表达,并在实践中竭力展示水墨材质与笔墨性能之美、肌理之美,尽力发挥水墨氤氲效果与淋漓酣畅空灵飘逸的独特美感。
特别是以没骨法的浓淡用墨之法,画黄土高坡的土原,既增加了作品有限空间的气势与无限扩展,又在营造苍茫氛围的境界中,凭添了画面的“不确定性”,使画面的有限空间顿生动感与鲜活气韵,没骨法墨色在画家主观驾驭下,充分体现了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即,坚持写意的理念,力避了“笔墨加素描”的时尚,并在消解表现对象的实体中,引入具有抽象形态的笔墨方式,把对象与实景意象化;譬如,《十里美景都入画》、《秋山归牧图》、《春到原上》、《西山欲雨图》、《人勤春早》、《古刹听瀑图》等,都是这样的佳作。
以《十三陵碓臼峪写生之二》为例,是可以见出安顺良好的艺术感觉能力与笔墨功力的。在这件长90公分,宽40公分的册页写生中,画家完全从印象出发,做出“感觉性”的瞬间捕捉,他删繁就简,舍去过多的细节,不做逼真描绘与刻划,而在瞬间印象中,定格大的空间关系、结构和基本走势,并在总体结构框架确定后,进行意象关系的调整与确定,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若即若离之中”,完成点、线、墨色的铺陈、配置与布局,虽无细致精微的刻划,却因“点到为止”的虚实互补和黑白灰的平面构成关系使然,使画面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呈现平远、深远与高远交迭与互融的丰富特点,在繁简、疏密、远近、虚实、干湿、浓淡中,使北方的山川、村落在以神写形、以虚实贯中,韵致十足,而给人以聊想和审美满足。
近几年,安顺十分注重写生,在写生中寻找新的感受与感觉,在写生中培养灵感与激情,并在写生中酝酿新作品的雏形;写生使他把绘画理论转换为实践成果,他坚持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孕育自己的艺术,他的艺术因而充实、饱满、生动、鲜活。在“运造化于掌上,显万变之象与笔端”中,他得以用笔墨完成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他的艺术愈发在回归艺术自身的艺术本质中见出意义。 作品赏析
活动留影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