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指尖上的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帛画”代表传承人:董文政 时间:2018-11-5 15:54:35 点击次数:9660
帛画是我国古老的画种,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在平面的真丝织品绢、纺、纱、绸、绫上绘制图画,有其独特的技巧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力,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财富,最为著名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属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然而到了元代以后,中国画开始兴起并占主流,画家们开始舍帛入纸,在纸上作画,帛画逐渐流失,帛画技法濒临失传。直到当代,江苏画家董文政对帛画进行了执着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当代帛画(吴默画),独自举起了传承、发展、弘扬帛画的旗帜。
“传统非遗作品是中国民族艺术的创造,代表了我们的艺术情怀和文化,非遗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整理,和现代的社会很好的结合起来。帛画作为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所经历的不仅是一场观念的变革,而且是一场色彩语言的变革。作为我国传统帛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和现代帛画的开拓者,董文政用中国画的写意泼彩和工笔精绘,吸收西方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技巧,产生的光与色的斑斓艺术效果,抽象姿意、层次叠显、旋律流动、诗意朦胧,彰显出中国画的神采,使帛画成为现代艺术的新形式,更具浓郁的东方神韵,更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种把中国传统的线条艺术与西方现代油画主义融进了帛画中,开创了完全有色彩线条构成的线彩艺术,取名“吴默帛画”,简称吴默画。吴默画是董文政为延展传统帛画的审美功能和艺术生命而作的艺术探索,使尽美术创作的“十八般兵器”练就的功夫,在多样艺术形式的融会中提升的艺术境界,似乎就是要他打进这丝绸色彩的精神殿堂。这是他艺术之梦的归宿,精神的安息之处,永恒的诗意家园。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帛画艺术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永恒诗意的探寻者。
帛画的复兴与振兴中华优秀文化紧密相连,溯源历史长河,丝绸之路的兴起,处处有着帛画的身影。帛画的传承发展,应是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作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董文政在帛画艺术中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受到中华民族的尊重与传诵。正因为有董文政这样的艺术家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传承、吸收融合东西方传统、历史和现代文化,才能使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薪火相传!随着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导,深度契合的中华古老的艺术形式,让帛画在复兴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董文政1938年生,艺名吴默,江苏镇江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美术教授,著名书画家,《中国当代帛画——吴默画》创始人,法中文化交流长城协会副会长,美国SVSU美术系客座教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大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顾问,俄罗斯国立艺术家协会终身荣誉会籍,香港特区国画院荣誉院士,香港文化艺术总会荣誉主席。他曾长期从事丝绸美术工作,受中国古代帛画启发,1967年开始,在苏州(吴郡)默默探索“吴默帛画”技法,创作了大量帛画作品。吴默帛画选择苏州优质真丝双绉做载体,用自己调配的不褪色颜料,创造运用多种工具、现代艺术手法、以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迄今逾50年。吴默画作品中西结合,意象具象结合,气韵生动,色彩斑斓,寻找到一种东西方人共同理解和接受的“视觉语言”。得到刘海粟、李可染、王己千(美国)等卅多位国内艺术大家很高的评价,历史学家周谷城称它是“中国当代帛画”。苏州国画院院长张辛稼称它“意在笔先、变幻无穷,为我美术界开一新纪元,美哉美哉。
应邀在北京、苏州、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法国等地举办个展30多次,受到一致好评。2004年《吴默画展》被列为法中文化年特别交流项目,2010年8月法国文化部长费得立格·密特朗专程参观了《吴默画展》。作品被北京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曾获巴黎市徽金质勋章、巴黎市长签署的奖状、建国60周年功臣艺术家、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文化卓越贡献奖等多项国内外奖励。出版有《吴默帛画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吴默帛画》、《国际艺术大师董文政专访特刊》、入选《国家名片艺术大师》、《中国百年传世经典》、《中国翰墨传承巨匠》、《国家艺术最具投资十六位实力派艺术家》、《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流派宗师大观》、《中国书画大宗师》等数十种专著画集。
吴默先生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立当代帛画以来,备受国内外画坛关注。1986年,他的100多幅作品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国内外数十家媒体作了报道。中央财经学院美籍英语教授米歇尔·布隆科在留言上写道:“在中国,吴默画是最引人瞩目的杰作,它充满了艺术的真谛,并成功地将古典和现代的技巧、风格和情感融为一体,它将永远作为最了不起的、让人最深刻感受的艺术而铭记在心中。”美国SVSU美术系主任BARRON HIRSCH教授这样评价:“董教授的作品用色对比强烈,形式极为抽象,这一切显示他对欧美艺术成就的深刻理解。”
维多利亚国立画展协会主席HUGO・LEHCHER在开幕式上说:“今天在此展出的艺术品,是传统的中国艺术中渗透了一种新的成分,变幻成的另一种形式,不仅仅是从东方到西方的简单迁移……假如你要在艺术上作出一种变革的话,就应该像但丁所说的‘善于发现中间渠道’,董先生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这真是一双敏锐的艺术的眼睛! 当吴默先生的帛画出现在法兰西时,一下拉近了东西方时空的距离,人们又一次看到了法兰西人和其他欧洲人欣喜的眼球,他们的感言竟何其相似乃尔:
《LA MONTAGNE》报以“吴默是一位遨游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艺术大师”的标题,报道“没有时间概念并具有世界性的”的吴默帛画展览。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诚如画坛同仁所言,吴默帛画所以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和理解,是因为它构建了东西方艺术相通的“桥梁”,创造性地表现了共同理解的视觉语言。 吴默先生认为,艺术之美在于创新,而继承传统则是走向创新的阶梯。但继承传统并不仅是束茧自缚,而要脱茧而出。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攀登,去创造新的传统。他还认为,创新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创新必须符合美的规律,中国画的现代化不应是“西化”;中国画要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性;需要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借鉴吸收,取人之长,为己所用。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