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顾家深山水画展 时间:2017-10-27 10:11:07 点击次数:9716
开幕时间:2017.10.30 10:30
顾家深,男,原名顾国英,辽宁阜新人现居住浙江,生于196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师从孙恩同老师,浮雕国画山水创始人,注重传统力争创新,多年笔耕不辍,勤奋创作,其作品气势恢宏壮阔,近千幅画作被国内外友人收藏,浮雕国画山水万里云山图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多幅浮雕国画入编(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艺术市场)收藏快报等多种刊物,入选2011年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举办的重点艺术家推荐展(4人展),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聘画家。
笔随墨运 迁想妙得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特征就是笔墨,艺术家的情调、性格、志向、技巧都是通过笔墨来呈现的。舍弃了传统的笔墨样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中国画了。就中国画来说,笔墨本身就是艺术,是一种带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之美。如何继承并发展,这是摆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的一道课题。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顾家深深谙其理,传统在他看来,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他曾下力气精研古今笔墨之法,上至宋元,下至明清,尤其是宋代范宽、明代董其昌和清代石涛等都曾作过悉心地研究。多年来,他博采众家之长,苦修书画金石,尤其是他在书法上的长期积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优势。至今他仍学古不休,力求融会贯通。
顾家深笔下的泰山系列,讲究传统笔墨,追摹传统境界,力求将具有大自然中美感的山水、云烟、松树、群鸟、瀑布等意象符号,带入画图之中,形成一种新的图腾。在看似传统的点、线、色、墨中,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或是超然的心绪传达,或是宁静的心灵栖息,或是精神家园的重新虚拟……这是笔底性情与眼中泰山的交会融合,是"物化为我,我化为物"的天人感应是“天人合、道法自然的诠释”。在笔墨的运用上,顾家深实现了实写与虚写的结合,以笔性与笔型的丰富性与敏感程度,使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虚实错落,传递出与现代人精神渴望相契合的语境。尽管山石的勾勒、林木的点染,以及整体意境的营造处处流露出古典意境,却不乏清新隽永、厚重浑然。这一切,构成了顾家深泰山山水画的个性语言。
传统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凡留下传世画卷、流传青史的,无不是在其领域内有着突出个性创造的、具有深层精神内涵和扎实笔墨功力的画家。顾家深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可最使他钟情的还是泰山的山水。他崇尚自然。崇尚伟大的祖国,崇尚火热的大自然。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孙恩同教授及军旅画家苗再新等诸名家。山水画从宋元入手,打下了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底。几十年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足迹踏遍泰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深刻体会泰山山川对他的感悟,力图出其“自然之性”与“内涵之神”,使泰山风情的形色神貌于秀润蓊郁之中隐含着勃勃生机之气,呈现出宁静平和的审美性趣。
捕捉山水之灵气、摹写丹青之神韵,是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在大量艺术实践中掌握笔墨变化之奇幻,达到随心所欲,铸就自家的独门技术技巧。顾家深就是沿着这条路锲而不舍的走过来,历经多年的磨练,终于修成正果。了悟了丹青至奥理、笔精墨妙,画得一手泰山的好风景。他以其多年对泰山的研究、创作,以及对生活的独到感悟,加之对艺术特有的领悟能力,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终于进入以精神驾驭绘画的创作境地,同时他又以娴熟的笔墨功力和独特的表现技巧,将这种精神性的泰山固着在宣纸上,从而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山水画新图式。就其表现内容和其笔墨处理而言,这一山水新图式,为中国山水画谱系贡献了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也不同于当代任何一家的独具风采的山水景致,将它统一于胸强壮美、苍润浑厚的画境之中。他的山水画是可游、可居的,他的山水画是耐人寻味和耐人品读的。他的山水画不仅是他艺术独创的精神体现,也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自我写照。因为他把自己的情怀,全部融入到作品中。因而,他的山水画中的山形、树态、日出、屋宇、小溪一方面反映泰山景色的特征,一方面又在笔下被重构、再造,即保持了泰山山水的生动与博大,又超越了客观物像的具体形貌而变作画境的心中之象。画中山水,是画境本人的对象化,是画境本人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在山水画里的集中表现。他得泰山山水画的风格崇高壮美而又不乏幽静,他爱用浓淡不同的干笔枯墨,层层积墨,勾勒刻画松树杂树、奇峰峻石的形貌,再辅以湿墨衬托出苍润。他笔法有时圆转,有时方折,在再现山水纹理结构的同时,流露画境本人的意识。作品中的理、法、趣是融为一体的,既可欣赏到豪放的泰山山水之美,又可以领略到各种景象所构筑的深邃的意境,因为他的山水画所实现的是由景入境、由形似到神似的精神升华,这就是他的画给我们的启示。
画家顾家深做人朴实,性情谦和,诚厚热情,做事认真,作画勤奋。能够在思考中求得灵和,在求知中发挥自己的觉悟,在艰苦努力中不断积累自己的艺术成果。有了这些好的品性素质,定会有一个辉煌的前程,我们期待顾家深有更多的成功之作问世。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