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画家张天佑 灿然若锦 大度祥和 时间:2017-6-20 10:12:28 点击次数:6054
艺术简介
谈起写意画人们往往只注重“写”,寥寥数笔,痛快淋漓,似乎挥毫而洒下时情、义便在其中了,而这些人恰恰丢掉了最宝贵的东西。中国画讲究“境生外象”“中得心源”,讲究情义具存。我们往往注意到石涛的淋漓恣肆,却忽略了他孤傲不羁、豪放无欲的男儿本色;我们学到了八大的简练独特,却不懂得他国破家亡之后的忧愤和对孤单生命轨迹的哲理思考。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了其技法、构图甚至连这个也没弄明白,又怎能奢求情景交融、以画喻理、以笔带情的佳作出世呢?艺术常常是矛盾的综合体,追求奔放却也需要细致刻画,要求传承积淀也要创作革新,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虚实相间中,在似与不似间给人以超出画外的想象,在继承和探索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存在。
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在中西文化碰撞,观念更新的当代,重复他人、重复自己都是没有出路的,艺术的生命在永无止境的创作,但切记不应跟风追潮。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作品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人、事的情感和变化,而并不是刻意地另类出新。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在”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的。从徐悲鸿开始,就有意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笔墨相结合,目的是吸收西画对造型严格的要求和创作运用到中国笔墨中来,他们的重点是造型准确,与笔墨相辅相成。但从黄胄开始注重笔墨和造型结合,更突出的挖掘用笔墨来表现现代人物。这是一条对的路子---有了造型基础,并不断挖掘笔墨表现能力。现代的人不在中国笔墨和西画造型相结合的道路上努力,而是用中国的画笔工具按西方油画的画法来画画,将其做到极致也有成功的。但这并不是中国画发展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
当今中国画坛关于绘画及欣赏绘画的标准、兴趣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应在学习的道路上多分析前人成长的创作方法、探究他们怎样通过中国笔墨去表现,在学习大师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抓住其实质的精髓,而并非模仿其外在的图案。要“师造化”得“心源”,笔墨之下表达的是我的真情实感,体现的是生命的本真意义。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