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路德维希夫妇:只捐不卖的收藏家

时间:2017-2-17 13:42:22 点击次数:9346
    在巧克力产业赫赫有名的彼得·路德维希,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毕加索作品私人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835幅毕加索作品,不过让他闻名世界的并非收藏,而是他在全世界的艺术捐赠。
 在巧克力产业赫赫有名的彼得·路德维希,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毕加索作品私人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835幅毕加索作品,不过让他闻名世界的并非收藏,而是他在全世界的艺术捐赠。早在大学时期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就开始收集艺术品,一生收藏了数万件珍品,而最终大部分藏品的归属是世界各地的20余个博物馆,他们所提倡的公益性、资源共享的艺术收藏方式,推动了世界艺术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路德维希夫妇也是最早将西方艺术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的西方人。
 今年距离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117件珍贵艺术品已有20周年,这批作品中包含18个艺术学派,囊括了西班牙的毕加索,德国的彭克、吕佩茨、伊门多夫、巴塞利兹、基弗、里希特、海希,美国的安迪·沃霍、韦塞尔曼、利希滕斯坦,英国的大卫·霍尼克,意大利的古图索,俄罗斯的日林斯基等众多世界级大师和国际一流艺术家的作品。为了纪念这对夫妇的慷慨之举,同时增进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路德维希夫妇捐赠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彼得和艾琳·路德维希基金会主席布里奇特·弗兰岑、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中国美术馆协会顾问杨力舟、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天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扬、《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等人就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再讨论。
 西方艺术向东方的扩散,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1982年,路德维希夫人曾独自一人来到中国,随后路德维希夫妇三次对中国各大城市进行访问和考察,他们亲眼目睹了快速发展的中国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向西方国家指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是肆意歪曲,片面而不可信。回到德国之后,他们遭受了不小的压力,但是路德维希夫人仍公开批驳谬误,畅谈她对中国的积极观感,宣传中国的古老文化。1996年5月,路德维希先生在中国美术馆草签了捐赠协议。然而,就在两个月后,传来了路德维希先生去世的噩耗。作为当时整个捐赠过程见证者的杨力舟回忆说:“得知噩耗,大家都陷入了悲哀,也陷入了担忧。但之后,路德维希夫人在悲痛之际,以坚定的信念通知我们,无偿捐赠艺术品的意愿不变,一切按计划进行。路德维希夫人在两国领导人出席的捐赠作品展开幕式上,以她的个人魅力与风采感动着中国美术家和广大媒体人,多年来这批作品不断地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新的精神因素也随之出现,新鲜媒材与观念开始进入视野,中国美术界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这批作品为当时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创新带来重要启示。对此吴为山谈到:“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在中国美术馆关于外国艺术品的收藏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这些作品跨越西方艺术史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从波普艺术到照相写实主义以及新现实主义、涂鸦艺术等,特别展示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家关注现实、关注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抒发自我情感的特定方式。”
 在1996年的中国,还很难见到这样的西方当代艺术。当时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教员的张敢回忆说,他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原作就是在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作品展上,这些作品让中国学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到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面貌。“100多件作品对整个西方现当代艺术而言,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当时的重要艺术家都有一两件作品在中国展示,对于研究者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从事美学或者其他哲学研究,可以超越作品,谈它背后的理念;而对于美术史研究而言,必须要看到原作,才能够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胡伟从美术馆的视角阐述了这批捐赠作品对于补充国际收藏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以本土艺术收藏为主,对国际收藏重视不足。而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作品在当时有效补充了国际收藏的空白。”
 上世纪80年代,国际美术史界才将“世界艺术”作为重要学术问题进行研究,而路德维希夫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世界艺术”的概念,他们独具慧眼的收藏和捐赠正是基于此概念。在高天民看来,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既是西方艺术向东方的扩散,也是西方主流文化与东方主流文化的交汇。如今,“世界艺术”已经日益引起世界各地美术史家的反响和重视,所以人们更应该重视早于美术界关注这一理念的路德维希夫妇的收藏。
 超越国家民族艺术形态界限的收藏理念
 路德维希夫妇以他们的巨大收藏构筑了一个时代艺术的全景,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以收藏这对夫妇的捐赠作品为荣,在他们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输出中,“世界艺术”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在他们对“世界艺术”的理解中,也加入了文化交流的愿景。
 上世纪40年代,彼得·路德维希和伊蕾娜·路德维希在艺术史课堂上相遇,两人不仅产生了爱情,也表现出对艺术品的共同热爱。他们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很早就表现了出来:上世纪50年代起,他们开始收藏唐代的艺术品以及明代的家具,如今这些中国收藏品展陈于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等地。布里奇特·弗兰岑表示:“路德维希夫妇认为应该在两国之间建立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渠道。他们认为艺术本身是深深扎根于人类之间的一个原始动力,它驱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果没有艺术,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建立这种联系的。”
 路德维希夫妇收藏是影响国际艺术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但他们从来只买不卖,这与博物馆的收藏有类似之处,世界上能做到如此的收藏家甚少。研究他们的收藏,对中国美术收藏有何现实意义?他们的国际化收藏,建立在何种历史视野和价值基础上?收藏策略又是什么?韩劲松认为,“路德维希的收藏,首先是具有开拓性的,他们从来只收藏博物馆里没有的东西。在博物馆的收藏之外,独立对当代艺术价值作判断,这已经不仅是个人口味那么简单,更需要作出一种综合的理性分析。他们艺术收藏的多样性也值得研究。他们与世界各式各样的艺术家、艺术商接触,通过各种方式扩充收藏,允许各种价值争议存在,超越国家民族艺术形态的界限,不限于某一种流派、某一种艺术家、或者某一种风格。也就避免了一般藏家总是收藏一些风格相似的东西。此外,他们敢于打破戒律,收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主义艺术,包括一些非主流艺术,这些都是构成他们成为收藏帝国一员的基础。他们不认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作品是非有不可的,收藏前他们都会先考察认识当地社会文化的整体状况,然后成批整体出价收藏。只有把一个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综合起来,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艺术家和作品的意义才可能被激活。”
 此外,路德维希夫妇的收藏总是跟捐赠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为重要的。“他们先从世界各地广泛购买当代作品,然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再把它们捐给美术馆、博物馆,回馈公众,从而填补美术馆、博物馆现代艺术收藏的空白,或为此另建新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从而使个人收藏成为具有文化价值的公共事业。”韩劲松说。
 中国美术馆在接受了这些捐赠之后,20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次巡回展览,并举办讲座、出版画册,高天民认为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比如对作品资料的梳理,相关文集的出版、课题的研究,以及对路德维希夫妇收藏的定位和定性研究,路德维希夫妇和这些作品关系的研究等。吴为山也在研讨会上承诺,未来落成的国家美术馆将设专馆,永久收藏这批珍贵的捐赠。
 
 资讯排行
    投资未来收藏经典一聚焦国际最具投...(1101次)
国礼画家何玉春受邀约旦大使馆,用...(607次)
艺术茅台、华诞献礼--中国艺术功勋...(34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4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