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固本流远——程大利:弘扬中国画精神 时间:2016-6-13 10:17:31 点击次数:2685
![]()
固本流远——程大利先生访谈程大利,1945年出生,曾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文联第七届、第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现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
《论中国画的写生》
文/程大利
中西绘画都讲写生,但写生要求各自不同。
中国画的要求:目识心记、烂熟于心、凝神默想、一挥而就,这是以观察记忆为主的写生方法。是画家直接研究和认识造化的基本手段。所谓“坐忘苦不足”,是反复看、反复体味,由此达到“山川我所有”。面对造化挥毫,也是中国画家的写生方法。但与西方不同,西法重物理,中国画重心象。
![]()
▲程大利 《山水》 69×46
面对山川,中国画家应把握的写生要点是:
一、深入研究对象。 1、从客观到主观的升华 2、从微观到整体的分析 3、感受与表现的结合,下笔应是这种结合的结果。 4、脱出造化寻“心画”以笔精墨妙,为山川传神为旨归。要穷究本质,通晓规律,将山川形象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将物象与主观心绪结合,形成自己的“心象”。心象之源一是山川,是学问积累和见识修养。写生过程中能发现前人,落实学前人心得,同时更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表现。 ![]()
▲程大利 《古调尤存林壑间》 168×40
二、锻炼默察与记忆能力。将客观景物纳入胸中,不象西画那样看一眼画一笔,或者看一阵画一笔,而是将物象化于胸中,抬眼看物象,低首找笔墨,情与境交融,“心与物合”,“笔与神会”。
![]()
▲程大利 《西班牙写生之二》 45×30
三、用笔。笔是落实感受的重要手段,一切感受从笔线流出。把对笔线的理解,应用到得心应手,自由多变,朴素单纯,追求内涵。笔笔是笔,笔笔见笔,笔无妄下,笔下生花。
一幅好的写生,不在逼真和完整,也不在于娴熟和甜美。而在于生命和情感是否生动,是否凝聚着采撷者的心血,摄取山川自然的灵魂。 写生之病:一曰浮。眼花缭乱,不能沉着观山,心猿意马,乱换地方,不能深入物理。二曰滑。用笔潦草肤浅,避难求易,做表面文章。三曰急。不能物我两融,从容用笔,何来“代山川而言”?写生是撷采造化生机,寻找造化神韵的手段。 写生是积累生活、提高识见、领悟自然的方法。 写生是落实学习传统经验,寻找自我和开发自我的必经之路。 ![]()
▲程大利 《云山四壁》 168×87
![]() ▲程大利 《天地有大智慧矣》 69×46 ![]() ▲程大利 《山川入梦 白云怡神》 168×87 ![]() ▲程大利 《如水清致》 38×65 ![]() ▲程大利 《鸣琴》 168×45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