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用个性笔墨,表现当代精神 ——北美画院艺术研讨会纪实/胡江 时间:2016-2-20 15:00:33 点击次数:5087
时至中秋,洛杉矶仍是热情如夏,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短袖还是主打衣衫。2015年10月3日,我应著名旅美画家王岳夫妇及美国书画研究院院长杨建立的邀请出席北美画院主办的“北美画院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在double tree hotel酒店举行,为期一天。当天早上8点,画家王岳琳达夫妇到科罗那东谷接我,一小时车程便到达。会场设在酒店三楼。当地时间9点会议开始。出席研讨会的有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何德光、杨建立、王岳、张京成、甘富忠、陶海心、荘景辉等60多人。研讨会由美国书画研究院院长杨建立主持,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为主讲人。
会议开始时,中国侨联陈国强博士宣读了中国侨联的贺信并作了讲话。随后丁绍光作了两小时的精采演讲。他先就北美画派和北美画院的概念作了简明的阐述。他说:近期有人提出北美画派,我认为不太合适,名称太大,也提得过早。作为中国的画家群体在美国地盘上称北美画派如同美国画家到北京成立‘中国画派’一样欠妥。其次,目前我们还没有画派的任何思想、宗旨和业绩,称画派不合适。画院则不同,因为在地处北美以地域起名‘北美画院’是可以的。或许,北美画院在今后推进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中美绘画艺术融合与创新,且有一定的创作理念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在不断趋向成熟而被后人所道。那时称之为‘北美画派’就是水到渠成了。为此,我们必须要努力推进画院的研究、探讨、做实功夫,这是前提。我听了丁绍光先生的这番话,内心也颇多感慨。就目前的岭南画派虽己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并在全球影响巨大。但‘岭南画派’不是当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即二高一陈)提出的,只是他们从日本学习归国后,觉得撞粉撞色的手法可用于中国画中,当时便提出对中国画改革的初衷、目的和宗旨。数十年后才被后人称为‘岭南画派’。在近百年间,二高一陈和他们的弟子们几代人不断对此进行完善和补充,才成为“海上画派”崛起后最成熟并享誉海内外的画派,并载入中国近代美术史。丁绍光先生对‘北美画派’之说是很有见地的。在会上,丁绍光进而谈了中西美术史及其学习的经历和体会。他直言:他早年在中国学的是西方美术史,来了美国后才开始认真学中国美术史和作进一步的研究。他通过不少事例和史料阐明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优秀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还列举了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思想深得西方人认同的事例,如:毕加索自认为他若在中国一定会是书法家而不是画家等等。因此,他建议大家不能无选择地去崇拜西方的东西。丁先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对于中西传统美术的各自优势分析得客观到位,很有说服力。他的演讲不啻是一份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思想的范本。末了,丁先生还就今天的研讨会提出了要求,为各画家下午的讨论拟题:思考作为一个当代画家,应该怎么做。
下午3点,研讨会进入下午场。主持人杨建立简单总结了上午会议,接着提名各画家发言。陶海心、王岳、甘富忠、荘景辉等十多人先后根据自己的情况作了精彩的发言。油画家王岳是著名旅美画家,现为美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初曾在洛杉矶成功举行“同根异彩一一美国书画个人成就展”得到美国各界的关注与美国主流画家的好评。各大媒体对他均予以专访报道。王岳具有大多数华人画家的特点:在自由与安稳的环境下潜心钻研,冷静思考,奋力创作,在手法上题材上都有着极大自由空间,他创作的骏马系列作品,以肖像形式入手,用笔独特。既有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又体现了东方老庄哲学思想的写意与自由浪漫情怀。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
最后,主持人杨建立向大家介绍了我并邀请我上去发言。我是第一次来美国,对很多情况特别是美术界的情况都不了解,可谓毫无准备;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在美国参加艺术研讨会并在台上发言,自感心中无数。但因上午聆听了丁绍光的演讲及下午听了数十位画家的发言作了铺垫,我就壮起胆子顺题顺意发挥了。我就以当代画家的议题,讲了四点体会:
研讨会最后,丁绍光在总结的时候又就色彩问题作了发言。他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贝尼尼谈到莫奈、毕加索,从色彩感觉谈到色彩表现。他对笔触,特别对西方一些画家在油画作品上的一些用笔,赞许有加。他把中国画用笔与西方油画的笔触都同样提升到一个体现个性思想的高度去评价。作画的笔触,可反映画家创作的激情与心的律动。
丁先生在谈到15世纪前的西方油画尤其是宗教题材的作品时提到,由于画家重于写实,其作品普遍看不到笔触,故没有个性可谈。此时,我不禁想起恩师李宝林最初向我讲授用笔时提到的问题:一幅好的作品,在用笔上要有偶然性的东西才能活,也要有主观性的东西(如中锋用笔)才有文化、才有个性。
北美画院艺术研讨会在下午五点准时结束,到会人员集中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聚会。虽然今天的会议安排得很紧凑,但整个研讨会气氛很好,对比国内同类活动,在会场布置上更显得轻松温馨和自由,如朋友聚会一样;讨论发言严谨、灵㓉有效果,客套话不多,发言主题虽然相似,但各抒己见,无拘无束。这是我在美旅居期间的第一堂艺术大课,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增长见识,收获甚大。在此衷心感谢王岳夫妇及杨建立院长的邀请及热情款待。 (2015年10月5日 胡江于美国科罗那·东谷)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