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张双凤作品解读 时间:2015-4-27 13:37:57 点击次数:7709
张双凤,女,满族,生于辽宁宽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丹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丹东市政协委员,鸭绿江画院院长。作品经常在各种杂志及报刊上发表,曾在美国、俄罗斯、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1987年作品《洗衣》、《包饺子》在美国威尔明顿市展出并被收藏。
张双凤作品解读 张双凤的艺术创作,始终立足东北地域文化背景表现东北的民俗风情。在张双凤的作品中,那种对“美好”的诠释,会令人产生“暖暖的、痒痒的”内心感受。这种审美感悟绝不仅仅是“用心”去画所能做到的,那是画家感知世界的真实情怀,这种情怀源于“女性艺术家视角”的细腻。更多的是发自深心地“热爱生活”。曾经的乡村生活经历使画家对东北的地域风情熟谙于心。尤其东北农闲 时节那种慵懒、那种闲适带来的安颐情境和心神松驰,以及东北季相意境所带来的合谐、恬静之美等等。这一切不难从她的人物画创作中,“童年母题”系列作品里发现。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始终在东北季相之美的意境、情境之中,或嬉戏、或采撷、或结伴、或发呆、或劳动等等,这是几乎拨动了人们所能感受到的乡村童年的所有琴弦、所有乐章。当你发现张双凤乡村童年母题系列作品的视觉张力、审美张力毫无疑问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呈现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画家本人固执地把这个系列作品大都留在手中的原因。
始终浸淫于东北地域文化背景中,始终痴迷于表现东北地域民俗风情,表现萨满文化的世俗韵味,是张双凤绘画创作的又一艺术母题。这部分作品不仅以满族乡村生活情境、场景所构成,还有相当部分的作品强调了“现代意味”和“装饰性”,将新的艺术理解和笔墨表达作为创作方向。在她表现亲情系列作品和乡村生活场景系列作品中,画家将怀旧主题描述的淋漓尽致。城市化是当下风风火火的现实,而乡村情结正是城市化催生的内心向往,或许这正是生活的悖论,而画家张双凤用画笔把东北的乡风民俗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同时,也在她那些具有现代意味的作品中,表达着更深层次的困惑。因为客居京华,而对乡村情结的“质疑”。尽管这部分作品的数量不是很大,也透露出画家希望突破自己的“艺术企图”。尤其她表现萨满文化背景的部分作品,似乎对“人类肢体语言在原始宗教仪式中的表达方式”很有兴趣,可以把这些看作张双凤创作上求变的一种努力。有时候,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当代性”的问询,正是求新求变的开始。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