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散谈 时间:2014-8-1 9:48:56 点击次数:3684
东坡谈艺
陶塑是作者通过土与火所构成的艺术。
我的陶塑作品的颜色都是泥土的本色,没有任何现代色料,是纯原创和原生态的,没有任何污染。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结束后,曾去江苏宜兴看在那里工作的几位大学同学,在宜兴我看到了大量的陶艺作品,使我这个学雕塑的对陶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和好奇,为此开始接触陶艺。陶艺与纯雕塑有很大的不同,陶与生活更贴近,更实用,易读懂,朴实无华。 艺术本身没有年龄的限制,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梦想和追求。在所学的知识里继续探索,要在探索和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语言。 艺术创作是在自我的认知,理念,灵感等思维下所形成的。但它并不是单纯的物件,当中它体现了作者的心血,情感和梦想。我所创作的作品体现了我成长过程中理解陶塑知识的一种价值。对中国陶塑的创作理念,传承与文化的理解分析,充分叙说了中国文化传统艺术中的精,气,神,韵等特色的追求。 创新就是不断的更新,犹如血液一样时常去旧换新不断循环,艺术作品也一样,不管当时所做的作品有没有瑕疵,只要勇于创新,它就能以特有姿态吸引欣赏它的每一个人,也能给你展现出创作者当下的情感。 陶塑是在火中提炼的精华。我的陶塑是在探索中慢慢前进,陶艺和雕塑原本是一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陶艺的艺术形态受社会影响,逐渐从雕塑中分离出来,演变成社会的日常生活工艺品。陶艺从古至今都存在于生活里,如瓦当,碗盘,室内装饰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少军先生曾对我说“你的陶塑作品是在民俗学院派夹缝之间的产物。”我承认这一点,因我在美院学的是雕塑专业,民俗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儿时就喜欢捏泥人。 我的作品既吸取了民间人物造型特征,也体现了学院派的造型能力。无形中传承了古代陶艺的特色。我的作品重点在人物面部的“情”和身体的“放相互融合并取舍,从而展现不同阶层人物面貌的气势和神韵。” 在我的陶艺里也大量吸收了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国画大写意是本土的艺术创作,也是本能的流露。 从《水浒》小说人物中找到了创作元素和灵感,并与古代服饰相结合。灵感和创新意识的触碰,顿时让我捕捉到泥土塑性美。 陶塑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文化,从过去实用的审美观走向纯粹审美需求情感的表达,陶艺更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感。 中国传统雕塑是通过本国特有的精,气,神,韵的方式来展现出它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雕塑强调的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形体美,它追求的只是神似的意象美。传统雕塑却运用了气韵来平衡雕塑间的种种神采。 秦始皇兵马俑就是能够充分体现古代中国文化艺术文明的伟大创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兵马俑也是中国的骄傲和财富。 比起西方完美却又千篇一律的雕塑来说,西方雕塑只要看一个就知道他们下一个雕塑做的会是什么样。 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讲究的是分析,雕塑注重的典型化形象,他们的传统是以一种科学技术来再现实物的精确技法,它是一种发人深思的本土文化,用技术代表一切的事实论点;东方艺术则偏重意向思维,从特殊的审美角度展现中国直观视觉的”“韵;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逻辑推理不同,中国文化艺术是以直观视觉引向“悟”的认识,经过“融会贯通”营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我对创作的认识是,创作不能受到限制,反而言之,受到限制的东西不是创作。 创作是独立的,是自私的,而过程是独裁的。 创作的原点在哪里?当我不知所措时,就回到我的原点想一想,原点是什么??原点就是创造最初的出发点。 创作是要借助自我的理念与信心去追求,去完善,更实用传统文化艺术知识来叙说过去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过程。 而它并没有给予你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它是让你续写出现今传统文化艺术的新篇章,在艺术的目标和方向上,是不可转移和改变的。 艺术创作不只是局限在一个人的文化造诣上,它也需要寻求新的点,自我的艺术是灵感和幸运的结合体,当然能力(技法)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艺术创作的萌芽。 对于创作者来说,“压力”会让你丧失感知和灵感的创意,只有在不断吸取他人对你作品评价的同时才会有进步。 还是那句话,当你迷茫是你的作品也随之迷茫,你要找到创作的原点,为之已用,寻找出中国本土特有的语言。 不管是西方艺术文化传统还是东方艺术文化传统,不管是现代文化艺术或是古代文化艺术,能够在艺术世界的大森林中站住脚跟的,都足以拥有本土特色和本民族精神为基柱,以及个人思想的海洋,形成个人的语言,本民族的语言,本国的语言艺术,这才是艺术的本原。 中国的东方文化艺术注重以神似为主,在书法绘画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运用了大写意的形式在文化艺术上融合,用雕塑等文化艺术的语言和魅力来探索中国现代雕塑如何发展的问题,并和谐理智的艺术相协调。 艺术能够介入空间的环境,使其充满个人的生活情感艺术当中,艺术也具有更强的情感表达力和情感激发力,从中你可以发现本土的特色,中国本土的艺术特色。 从西方文化艺术中也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借鉴,西方艺术也是很美的,也是有助于东方的文化艺术发展的,不过要以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源为基石。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