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张天佑宁静平和的花鸟世界 时间:2014-5-23 15:45:45 点击次数:12155
文﹒人民艺术家 英琪
读张天佑的画有一种古朴、简练的味道在里面,细致精确的物象,却并不显繁多杂乱。花品即是人品,鸟格则是人格。张天佑在艺术创作中,崇尚自然,以自然为师,将个人情怀融入其中,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境界。中国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在固有的程式和规范下,“得心源”“生外象”依然是画者所追求的境界。而当下画坛却用所谓“大写意”“涂笔墨”消解了文人画的“静”气和“净”气,寥寥数笔,痛快淋漓,似乎挥毫而洒下时情、义便在其中了,而往往缺少了最根本的基础。 中国画的审美本质是“画外音”,是画外的“境”。中国画之境远非自然之景或是西画之景所能表现的,它的笔墨一直是文以载道的载体,讲究的是感知和体悟,“心源”才是中国画的创造所在。石涛山水的‘神喻迹化“、黄山谷诗中的’胸中丘壑”都是心源的显现。中国艺术是讲究心性的艺术,它的妙处在于修心养性,心中清澈方能得“道”。古人云“心于道合”,老子说“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造化万物蕴于“道”中,明白“道”的“心”才能看得透人世,才能得到安宁和淡然。古今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状态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当下市场利益冲击之下,使本应“寂寞之道”不再寂寞,本应“淡然之心”不再淡然。 张天佑在这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将他的文人情结、严谨扎实的艺术态度及所追求的人格魅力,都隐喻在这一笔一墨之中,使其花鸟画具备了人格化、人性化的情感范式,最终形成了张天佑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不断学习着前人的绘画技巧,始终保持着童心般的感受力并不断学习和探索,在画面之外追求心灵的宁静安详,在这一景一物中体现着大自然的一派春景,在一静一动中展现着自然而真实的小情小趣。 张天佑效仿八大“廉”“少”的艺术特色,追求简洁的画风,描绘对象少而有趣,给观者以宽广的想象空间。所谓画繁容易写易难,中国画本就有“留白”的哲学理念。老子的“大象无形”“知其白,收其黑”,庄子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从“简而易融万物”到刻意“留白”,中国画给了人们浩渺无限的想象力,它让人们欣赏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净化,让浮躁的情绪得以平静,让禁锢的思维得以解放。张天佑用笔精细,布局简略,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充分利用画面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大片的留白,简单的物象描绘,着色朴质,在这小情小趣之中却透着一股文人般的质朴和宁静。凄美衰败的落叶,绽放正浓的繁花,一只拙鸡,几个孤鸭﹒﹒﹒﹒﹒﹒笔落情起,妙趣横生。这样的花鸟虽少了些挥毫泼墨的酣畅淋漓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仿佛是春光下的嘤嘤细语,或是田间原野的鸟鸣啼叫,在这一片喧嚣和繁花中给人别样的感受和放松。 常言道:宠辱不惊,闲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看云卷云舒。中国画是在宁静、淡泊中产生出来,引导、率领、推动审美向前发展,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取代的。平静谦和渗透着张天佑一种温暖的人性和对世事的明澈。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张天佑将感悟化为作品,将心灵融入自然,我们相信一个内心平静、祥和之人肯定能在从艺的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广。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