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独具风姿 心灵写照 ------记李世银的山水画 时间:2009-2-17 20:05:32 点击次数:3755
独具风姿 心灵写照 ------记李世银的山水画
著名画家张道兴先生曾经对李世银的作品进行点评:“李世银的作品传统功力扎实,用笔苍劲有力,笔墨成就很高,画面整合有度,内容丰富而有创意,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这种表现技法在全国中国画大型展览中,独一无二,实属可贵;按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前景可观。” 李世银的山水画艺术,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独具风姿。这与他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和他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十几岁的他就与下放到罗山的艺术家王鸿、张步等老师学画,一开始起步就很高。以他的领悟能力和自己的努力,很快他在地方就小有名气,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于八十年代又考上南京艺术学院,那时候,两千元一年的学费对他来说是个大数目,他东凑西借筹够了学费,走进南京艺术学院,从此他对艺术的追求更强烈更执著。在南艺就读的两年间,他的人品、才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使他当上了班长,无论是北宋三大家董源、 李成、 范宽,元四家黄公望、 倪赞、 王蒙、 吴镇还是“四僧”“四王”,他都认真学习精心临摹,特别对王蒙、肱残等古代大家作品做专门的研究,从客观到主观,强调内心的追求 、创造的自然,表现胸中丘壑。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李世银画画的刻苦是众所周知的,他原来住的房子很小,没有画大画的条件,参加的无数个大展的作品,都是把宣纸平铺在家里地板上,蹲在地上完成的。有一次,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为完成一幅明天就要上交的作品,他构思、动笔作画,蹲在地上就画起来。。。。。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想站起来看整体效果,可是却感觉到眼前一片漆黑,本能中觉得旁边可能是床,努力使自己不朝地面摔,结果整个人狠很摔在床角上。醒过来,才发现小腿被床角撕开了一个两寸的口子,肌肉已经翻出来了。 李世银非常明白,作为一个中国画画家只有眼高,手,才能不凡,对此二十年前已有所认识。要想达到眼高,画家必须长期在国画实践与国画理论上作方方面面的执著研究,并对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中国画的发展期望审美观敏锐的把握、探索。 为了更好把握中国画之精髓,他又参加了中国美协创作高研班,在研修期间,他的勤奋是有口皆碑的。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基本上是他第一个起床,最晚一个休息。同行们也都知道他是一个创作研究的拼命三郎。同行兼好友都说∶“我们看到很多刻苦学画的人,但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世银这样投入的,我们真服他了。” 李世银对用线、用墨、用水、 用色有很深的造诣,勾皴檫点染交叉进行,时而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诸多技法的娴熟运用,生动自然,水墨淋漓。挥洒自如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用笔充满激情而奔放,造型简约洗练,墨色浓烈,又将文人画的精髓融入其中,令观者感受到水墨艺术世界的奥妙无穷,产生心灵上的愉悦 他早期的作品传统性强、写生性明显。成熟期的作品则着力于作品的内涵。由自然景物的再现,发展到得心应手,着力表现心灵的审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创作中的这种转变,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当历史进入90年代,中国一代中年画家,大都经历了这种向内转的艺术转变。这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他要当画家,想画出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观众的有新意的山水画,他必须到生活中去。他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古训,他追“养生扩充,览之纯熟”之道。 因经常跋涉在崇山峻岭之间,既锻炼了他的毅力,大自然更赋予他博大的胸怀和灵气,也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他是一个藏不住话直来直去的人,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没有丝毫造作,他的画就是其心灵的写照。没有江南水乡的生活体验,他画不出《晨韵》的润湿、空明和幽静;没有大别山的生活体验,他画不出《豫南金秋》里那种特有的大块黑白对比之美和蕴籍其间的文化情韵;也画不出《云深何处》那中朦胧的、内涵着悠悠东方情调的幽深之境。山居系列画,更是他生活体验得来的心灵感受和凝聚。《山川玉洁》中,雪色之荒寒,情调之苍茫,然而洁静的雪川中所蕴涵的勃勃生机,让我们似乎感觉到了春天即将到来。当然,没有优秀古典诗篇的熏陶和文化积淀,即令是他身临其境也未必能感悟到这种境界、产生这种审美印象。正如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对李世银作品的点评“作品技法很好,很活。画山水的人很多,都没有这种画法,非常独特,画面表达灵动又厚重,很到位。”他的导师李宝林对他作品的评价是:“世银的画,组织严谨,笔法潇洒,墨气生动,意境深邃,已形成个人风格。”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