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浓墨凝炼君子风 淡彩飘逸铁骨香 时间:2013-10-30 11:14:13 点击次数:4732
——张行素的“墨意”境界 林晨 初识张行素老师,便为他那卓然的“仙风”感染:丝丝银发渗透傲然气度,缕缕皓髯挥洒凌风神韵。 今年古稀的行素先生,出于皖西北书香之家,师承郑板桥,八岁习书,十二岁提画笔,常年与梅、兰、竹、菊、石为友。 平静、真诚的处世态度和对名、利、权、欲的淡泊,将行素先生的心映在了他的墨意画中。 行素先生的画,源于自然造化,拔高于他的心灵感悟。从他的画中,你读不出点滴哗众取宠的卖弄和丝毫媚俗矫狂的作态。一次,著名画家、洛阳牡丹画院院长文柳川偶尔得见行素先生作品,瞬间便被感动了:这何止是艺术,简直就是画家与梅、兰、竹、菊透过淋漓的墨意,在作一次洁净、透明的心灵交流。平素谨言低调的文先生登门索画,并力邀行素先生赴洛阳办个人作品展。画展上,行素先生的80多套作品被抢购一空,让不景气的书画市场为之一震。 作为画名远播的艺术家,行素先生接待的求画者源源不绝,台湾故宫博物馆、国父纪念馆收藏有他的墨宝,中国书画研究陆军将其书画纳入藏品,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辗转获得行素先生的《兰竹图》并视为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炎黄艺术馆、宋庆龄纪念馆……行素先生的墨意作品成为众人的珍爱。2000年春、秋两季深圳博雅艺术公司举办的书画拍卖会上,行素先生的作品起拍价均在万元以上。 面对滚滚“商机”和取之不尽的“财源”,行素先生依然布衣粗食,依然将悠远的气韵和宁静的意境透过苍郁、古朴、飘逸、隽永的“四君子”抒发到纸面上。有人说,行素先生的画面上,没有一丝人间烟火的痕迹。但他的点滴笔墨,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一个平静、悠远的老人孜孜追求的清静、雅逸的美好世界。 淋漓中蕴涵苍劲,枯滞里萌动生机。行素先生以凝重的笔触带给人们轻盈的回味,他是用人格和气节作画,用美仑美奂的墨意唤醒世人秀美而不俗套,从容而不矫情的气节。 行素先生说,艺术家容易出名、容易赚钱,但艺术本身是与贪、欲格格不入的,真正艺术的路走起来十分艰难,有时甚至要走一生才能走出成就,艺术的路如何走,真诚是最重要的。 摘自《中国青年报》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