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气势如虹 驰骋天地——德凤山画马 时间:2013-7-27 20:53:27 点击次数:9153
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有三样最美的东西:奔驰的骏马、鼓满风的帆、翩翩起舞的少女。”内蒙古草原便有千姿百态的骏马和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少女。自幼就喜欢画画的德凤山,就生长在马背民族的故乡。草原情结、马的健美身姿,使他产生了画马、画草原的想法。一股神奇的力量促使他如饥似渴地写生、作画,在北疆这片古老的沃土上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
艺术源于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意境的升华。德凤山一边从师尹瘦石,学习徐悲鸿绘画技法、研究国内外书画名流的精品佳作;一边潜心研究草原历史文化及人文风情。马作为草原民族不可缺少的挚友,成为德凤山展现马背民族精神风貌的主线。他寄情于马,在绘画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尽抒胸臆,描绘出一幅幅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画卷。 德凤山14岁第一次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下来。然而,那匹马并没有跑远,而是又折回来,好像做错了事似的,低下头吻了吻这位“陌生人”。少年德凤山由此感到,马是通人性的,是有内在精神气质的。 “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束缚。开始画画时,作画者往往顾及了形的准确而削弱了神韵的传达。德凤山的老师指导说:“学习徐悲鸿是为了掌握技巧。你要学进去,而且要走出来,画出你心中的马。”德凤山至今还在探索自己心中的马、自己笔墨中的马。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德凤山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北疆这片草原上。他就像一匹不畏艰险的骏马,历尽磨难,却奔腾不止;艰难困苦,玉妆于成。 德凤山早期作品,注重造型俊美、运笔潇洒、风骨雅丽。近年来,他越来越倾心于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以及笔墨造型的变化。他趋向简远、松灵、清旷的气韵。他笔下的水墨马,舒朗、秀逸,自成一格。他的绘画特点是:精神的张扬与绘画性同行,西方写实技巧与东方意象神韵相融合,严谨的造型与笔法的书画性相结合。他的《风从草原来》、《打马球》、《万马奔腾》、《双骏图》、《腾飞》等作品均在国内外获奖;长卷《万马奔腾》、《草原雄风》、《百马图》等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大凡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心绪的流淌、人格的闪现和情愫的凝结。修养之境就是艺术之境。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永不退缩,这也是德凤山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 《风从草原来》 ![]() 《腾飞》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