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绘画中得圆通之境 时间:2013-6-6 10:42:20 点击次数:7542
文/程振铎
![]() 山水画在中国文艺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与历代山水田园诗所要表达的境界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当代文艺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它的发展依然脱离不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延续式发展模式。 中国画具备自身的法则和规范,有其独特的笔墨语言的表述方法,对大自然中的客观物象有其独特的观察方法。纯自然中的物象转换为绘画中的图像须经过重新构思来完成的,绘画中的图像并非是对自然中物象逼真的刻画,应当运用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塑造手段加以改造重新排列组合。绘画样式的确定是通过主观思维方式来完成的,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时代的造型艺术都诠释其当代的时尚,作为艺术家这是割舍不开的主线。因此艺术家必须要面对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相互融入。五代荆浩曾隐居太行山洪谷观察四季明晦,总结出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笔、六日墨”。绘画要求其“真”。对大自然情感的注入,对绘画法则、规范的把握和认知,对研究现代绘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运用传统精神来寻求自己的语言,与观赏者对话,进而展现愉悦、唯美来共享激情的涌动。绘画中的法则规范,诸如笔墨轻重缓急、浓淡干湿的运用,如何塑造型体、图式,这一运动过程,无不为观赏所服务,均代表着不同的取向,视觉的效果同样也脱离不了其形式、内容的相互关系,只有这些综合元素有机地结合所迸发出的“真意”,赋予人们的是赏心悦目、舒怀悦情的遐思,正如前人所说:绘画要“成教化,助人伦”。 画家的劳动虽然是以主观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但是主观的思想观念永远不可能与社会脱离,历史上的“入世”,“出世”观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不同世界观。社会责任心的确立是衡量艺术家的标准,使命感、责任心驱使自身一定建立正面的正确人生观,培养起刻苦追求知识的习惯和乐观充实的生活态度,使自己作品充满积极向上的元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是“三德、立品、治心、修身”,“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这是对社会具有高尚道德及责任心的阐述。道德修养民族责任心理应伴随画家终生。 ![]() ![]() ![]() ![]()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