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协会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协会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雕塑的个性化语言研究

时间:2008-3-30 15:34:22 点击次数:6669

雕塑的个性化语言研究
作者:曹雄


    我国目前各大美术学院及艺术院校雕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沿用上世纪留苏和留法的老一辈雕塑家从国外带回来的以写实再现为主要训练方法的严谨教学,这套在国外已具有数百年传统强调技术性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国内某些院校现已揉了一些具有当代意义的材料实验教学,但主流仍是以强调技术性为主的古典教学方法,而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学生在毕业时作品千篇一律、极其相似,豪无个性可言,顶多只是作品的题材不同,或是某些想法的形象化图解,而非学生自身的个性化语言,并且混淆了技术与艺术的差别,将技术等同于艺术,认为雕塑中所强调的动态、比例、重心、结构、形体、虚实等技术性训练就是艺术,或以简单的再现对象,描抹对象作为衡量作品高低优劣的唯一标准。
    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都是从描慕物象、表现物象的初级阶段,发展到借物抒情直至物我两忘、情景合一的高级阶段,一个艺术家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个性化语言的形成,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更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正因为这种差异才形成姿态万千、百家齐放的多彩世界,若简单只以一种传统学院派写实再现的标准,以技法的高低生疏来衡量作品的优劣,势必造成千面一孔,人人相似的匠人化的单一格局,那艺术便成了一种技术标准,而非真正的艺术。
    具体的用美院的人体泥塑教学来说吧,基本上都是在作人体,而非作雕塑,更多的是在抄人体而不是做作者的真切感受,更多考虑的是动态、比例、结构、重心、形体等技术上的问题,而忽略了鲜活的客观对象所展现出的生命活力给每一个不同艺术家所体会到的独特个人感受,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不是后天训练所得的技术。而是天生具有无法复制的与众不同的敏锐的个人感受,如果磨灭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而代之以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技术训练,势必造成只重技术而丢弃了宝贵的艺术个性。
当然我们不是主张不要传统,不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关键是如何的训练,如何将训练所得的技术与个人的审美意识和独特情感结合起来,做出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有时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往往扎实而全面的技术基础是艺术的前提和可靠保障,但绝不能将技术等同艺术,艺术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审美意识的意味形式,如果没有真切的个人感受,就无法形成自身的个性化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就是一个艺术家与匠人的本质区别。
     因此一个艺术家无论从事何种艺术行业都需要具有清醒的头脑,仔细审视自身内在的东西,不但要在传统中吸收营养,更重要的是能有所创新,创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只有找到了自己,有了自己独到的东西,才能做出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式,才能标志着一个艺术家的真正成熟。


 
 资讯排行
    春风十万里 —-梅园吟风月,翰墨共...(282次)
著名画家汪国岛原创技法——超越笔...(259次)
著名书画家李征(墨龙)先生应邀出...(175次)
艺脉传承典范人物——李志松(116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