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走向坚实的大地--兰立斌的油画艺术 时间:2007-9-12 12:38:20 点击次数:4843
走向坚实的大地 ——蓝立斌的油画艺术 范迪安 蓝立斌先生的油画作品这次结集出版,我为他感到高兴。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通过收入这本画集的作品,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 像今天人到中午的许多油画家一样,蓝立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奥秘——蓝立斌画学习油画的阶段便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但是,对油画艺术的热爱激励着他勤奋地作画,可以说,他对油画技法的掌握,在相当程度上依靠于他对油画近乎入迷的挚爱。只要面对画布,他便忘记了一切,感到拥有自足的天地。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极为朴素的理想的感召下,他对欧洲画坛从伦勃朗到米勒那些可称为“沉重风格”的油画家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喜欢。那种积淀着朴素情感和艰辛劳作的作品与他内倾的心理形成了内在的联系,并引发他朝向深沉的艺术境界。 蓝立斌生活在中国的东北地区。那里严峻的气候、广袤的自然是磨炼他的性格和养成他的美学趣味的熔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生活中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不善于世俗的言辞,但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他却有一种兴奋与冲动,意欲通过画笔,接近自然的肌肤,直达自然的深处,在那里倾听自然的心律和脉动,使自己获得关于生命存在的感悟。他1980年代的许多风景画表现了东北农村冷冻的大地和宽远的田野。似乎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艺术兴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生命价值的大地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位愿意为自然生命而咏叹的画家。 带着对中国北方自然的感受,他到了西藏。在那里,他看到了更为原始的自然和更为宽广博大的大地,他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便与西藏的大地这个主题不可分离。许多中国画家也都到藏区去体验生活,为的是逃避都市的喧闹,寻找心灵的宁静,他们也大量描绘藏民和高原风光,为的是纪录新鲜的景象。兰立斌与与这些画家一样,也深为西藏的人与自然所感动,诱发起强烈的表现欲望。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感受那些具有永恒意味的事物。在他的作品中,藏民的身影和大地的身躯联系在一起,画面的气氛往往是凝重的。在造型上,人和环境密不可分,同样都是生命的存在。我不敢说他的每件作品都有足够的份量,但是,象《走出冈底斯山》、《大牧场》、《唐古拉原野》、《唐古拉山上的云》等许多作品,的确展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视野。这些作品象宽银幕电影一样,摄取了横空出世般辽阔的高源、天空和大地。形象的质地坚实密集、画面的节奏紧劲连绵,天与地浑然一体,色泽浓重沉郁,空间却舒放宽广。这些画作,让人在精神上荡涤凡间的濁尘,向往永恒的境界。这些曾经感动过蓝立斌的景象,同样给人以永远的感动。 蓝立斌现在正处于创作的盛年和盛期。我相信,这本画集的出版,对于他的创作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出发,他将会更坚实地朝大地深远之处走去。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