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国画家》2005年3月邢力军作品观后感 时间:2012-6-14 12:29:24 点击次数:3345
精研洪规度 挥运长史狂--邢力军先生墨竹观后
兰平 以写竹称善者,自唐代悦墨竹开宗(白居易有《画竹歌》赞之)而来,程修已,李昂承其绪。自此“良工远精思,巧极似有神,临窗时乍睹,繁阴合再明。”李昂诗中已为画竹确立“基准”……须“形、神”俱见。从而五代后蜀黄筌以墨染竹,李宗谔见其墨竹图作《黄筌墨竹赞》,有“清姿瘦节,秋色野兴”之誉;丁谦学萧悦对竹写生;李颇画竹不在小处求巧,而落笔便有生意;南唐后主李煜以战掣之笔势写竹,谓之“铁钩锁”;北宋阎士安写墨竹可作“风、烟、雨、雪”中不同之势;刘梦松写《纤竹图》;文与可任洋州太守,在筼筜谷中筑披云亭,从亭中观筼筜,画竹之艺大进……至元季李衎除“墨笔”挥洒以外,又创“双钩”之式,更有《画竹谱》形诸理论。由此,后继者代不乏人,趋之若骛。明、清以降,以画名世者,即或不以写竹称擅,亦非不能,乃不专也。原因何在?人皆以竹为君子。其春、夏、秋、冬本季萌生,解箨、荣、枯之形;风、晴、雨、雪中仰伏摇曳,动静之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皆合情以系之,怀而思之;其虚心有节之风骨,更使君子由衷感而敬之,寄情愫素援笔写之,世人莫不以竹为“人格象征”。尽管曾有人云“写四君子,能事毕矣”,然而写之者仍乐此不疲,难以作罢……谦谦有君子之风,援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心领神会。“人格精神”之魅力所在故也。 邢兄力军一如古今诸辈,矢志劳神,竭虑专精,矻矻于体察竹之形态,孜孜于探求笔墨语言,恳恳于以写竹寄托情怀……精研数载,积稿盈箧,竹之四序百态,禀赋精神具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融之于画矣。倘言其于此一科有独步画坛之绩,言或过矣;若谓可与诸家为伍,应无惭焉。 中国画中“四君子”之前途命运,暂不遑论,以画竹专擅者,略如前云。作为画种“维护中国画文化种姓”之合理存在,无论视中国画之“现代化”为要义,或认中国画之“民族化”为根本;无论诉诸“激进主义”;之“革命行为”,或采取“折中主义”之“温和方式”;无论致力于“援洋兴中”之“创造性尝试”,或钟情于借古开今之“再造性努力”,都为谋求其在现代社会条件之下“生存与发展”为旨归。任何国家、民族,传统文化本无振兴或消亡。文化消长,取决于接受者之心态。倘如以当下无人发扬原始时代之彩陶烧造技术,便自觉“文明古国之文化身份”当内疚,,思已谬矣。其必当先为对文化兴废之客观规律无知自愧。文化发展过程中之兴利除弊,诚难以一朝之“政策”举废,更不以“流行度”权衡。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但不云“愚者必见其愚”而愚必见矣。 力军所写墨竹,如李衎《画竹谱》所云“得乎自然”。由其所作可“辨老、嫩、荣、枯、风、雨、晦、明,一一样态”。可见“风有疾慢,雨有乍久,老有年数,嫩有次序,根、干、笋、叶各有时候”。所谓“一节、叶措意于法度之中”者也。其作品布置毫无局促之感,处处开张壑然。诚如陈半丁先生云“密可走马,疏不容针”。初听此言,疑为谬论,细思所由,确可中的,清代邓石如论印语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透风”。是言画家立章布势之疏密开合,犹如庖丁解牛视其骨隙腠理。能大开大合者方见其大匠风度。反其义而用之乃是,疏与密本为相对存在,倘能于疏中体会其“意之密”疏而不散;于密中证得其“意之疏”,气韵通畅,“致广大”而“尽精微”,不亦匠心乎?力军兄画竹笔墨得“扬州画派”中李晴江之韵致,其作品激情迸发,翰墨淋漓,然绝无恣意放纵之感,得“士气”熏染,可见一斑。力军之作不囿于竹之自然形态,以“人格精神”而论,谓之“形神俱得”或非谬奖,倘能于章法“违中求和”、“和而避同”;于笔墨“疾中求涩”、“熟中见生”,庶几技进于道矣。 摘自2005年3月《国画家》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