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广州人 纪实 艺术家胡江的烟火气 时间:2010-11-12 8:15:14 点击次数:5951
文/图 许咏怡 郭燕平
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广东腔,总是笑眯眯的,随和中不乏机智,得意处仰头笑出声来。同样是置身于水墨间的艺术家,有的不免高蹈造作,有的不免古板滞涩,胡江却像他笔下的山水,既有云蒸霞蔚的飘渺,又充满了当下生活的烟火气。 艺术家给人的印象一般是长头发,奇装怪服,脾气 怪异,孤独玄远。胡江不在此列。走在暨南大学紫荆花树夹道的苏州路上,他只是一个平和的中年人,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左手腕上的一串绿檀佛珠略显时尚,乃光孝寺主持礼赠,他不讳言是用一幅自己的书法“换”来的。 隐身在苏州苑教授住宅旧区里的胡江工作室却很艺术,夜晚看起来甚至有点张扬,四盏红灯笼在绿树荫中很扎眼,古典味道的大门旁有一幅两米多高用青铜铸成的中国画浮雕,胡江恩师陈金章题写的“胡江工作室”五个大字凹刻在仿檀木板上,苍劲有力,入木三分。 工作室分三进,进门后是宽敞的厅,左边摆着一张5米长的大台,台上笔墨砚纸一应俱全,或者还有未完成的山水画,练笔的字,台后钉着各种草图构思,小幅山水,人物素描;右边是会客区,一张巨型的根雕茶桌,陶壶里普洱茶的醇香四溢,与各个角落那些古朴粗犷的人体或仿物雕塑正好相衬。有些雕塑的造型很特别,三个陶瓶连接在一起,一个瓶里竟然植种了一株万年青;一人高的一段中空老木头树皮粗糙皲裂,俨然历尽风霜,“比真的还真”,却装着几轴山水或书法。二进是一个小空间,四面墙上都是装裱好绿意逼人的山水画,右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两尊关山月和黎雄才的铜像十分引人注目,作者是曹崇恩,这三位都是胡江念念不忘的在广州美院读书时的恩师。最后一进仍是作品的收藏室,精致的石湾公仔,批量生产的唐三彩,古代潮汕金木雕,仿明清笔墨箱,无论真假,只要是胡江看得上眼的,都会收藏把玩,一点一滴的艺术感觉渐融入他倾心的山水中。 喜欢高朋满座的胡江除了与朋友聚会,待在工作室的时间多过在家,有时为了创作一幅画,他可以三个月的时间都猫在这里,T恤衫烟囱裤,关闭手机,不接电话。累了,或是写几笔书法,或是抓一个篮球到旁边的篮球场上和学生们一起投篮。 胡江的山水画与传统的有根本不同,不仅构图上借鉴了西方的透视法,而且精神上也迥异,不再有山林隐逸气,他的岭南山水也有壮美的一面,珠江边的高楼隐约可见,崇山峻岭烟瘴雾气缭绕中,逼人的是一种攀爬探索的精神。 艺术味浓厚的胡江工作室并非一味安静,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一介穷学生,都是座上客,有来玩陶塑的,有学书法的,有的只是闲聊。有暨大的教授颇好奇这个热闹的所在,登门拜访,一谈就是三四个钟头。自从胡江为暨大百年校庆创作了名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雕像及《秋声》巨幅水墨画后,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看似终日嬉笑言欢的胡江有一副难得的菩萨心肠。两位美术界圈中人,势成水火,却都是胡江的朋友。“朋友哪有不为朋友好的?”因此,胡江一边跟这位说:“某某某前天说你的画不错。”回过头又跟那位说:“某某某那天说你的字相当有功底。”结果,两人关系有所和缓。到酒楼吃饭,最后剩下两个馒头三只基围虾,别人都不做声,只有胡江大叫“打包,打包”。 这个“小气”的胡江当年也曾经是1亿元国企的负责人,学艺术的他从学校毕业后不小心成了企业家,到处去求爷爷告奶奶,不仅是一身烟火气,甚至可以说是一身“杀气”。当然,他也曾经饿到为了一只番薯与兄弟反目。正如他为那个得了金奖的《老木头》作品写的说明:一段不堪回首的裂解的岁月…… 胡江本性是喜欢热闹的,但这种热闹除去了世故的躁气,“有缘即是朋友,不一定要有什么功利目的”。每当说起初到广州最艰难时那位并不熟悉却毅然借钱给他的朋友,胡江会像所有善良的人那样用到“感恩”两个字,这个经常嘻嘻笑的人一下子静默下来。三更半夜,酒宴终席,客人散去,那也许正是胡江灵感涌现的时候,他安静下来,并享受这种安静,烟火气渐渐消去,化作了笔下洇润的云山雾树……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