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
用“牛”圆一个梦想 时间:2009-2-21 22:52:15 点击次数:5665
![]() 1996年11月5日,张继山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的《九十七牛图》、《百年梦——迈向一九九七》等50幅以牛为主体的国画。在如潮的好评声中,张继山却想了很多很多。 张继山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三个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直到现在,他都无法忘怀他的中学老师王方,“虽然在我认识王老师仅三周后,他就被调离了我所在的乡中学了。但我仍每周日骑车往返40多公里去县城向他请教。他不仅指导我画画,还告诉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 影响他的第二个人是刘勃舒教授。是刘教授的鼓励给了张继山画画的信心。“当年刘教授虽然看出我的画基本功不够,却没有否定我。他的鼓励给困境中的我燃起了希望之光,使我相信自己将来能画好,如果当初他说我的画不行,也许我会垮掉,那我的人生又是另一种样子了。” 如果说前面两人奠定了张继山人生的基础,那么中央美术学院李少文教授则是他艺术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明灯。李老师提倡艺术要回归自然,搞艺术要有打破传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这都给了张继山极大的启示,他由衷地说:“不到北京不行,不进中央美院不行,不上李少文老师的课不行。”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作家早期最好的训练是不愉快的童年。张继山也有过不愉快的童年,但他总淡然地笑着说:“正是那不愉快的童年酿就了我的艺术灵性。”张继山出生在农村,出生不久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他与四个姐姐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艰难日子。“我从小什么重活都干过,长期放牛的日子,使人深深理解牛的艰辛。我同情牛,喜欢牛,因此画牛。起初母亲不允许我画,她指望我能专心读书成才。后来我的作品获了奖,母亲才允许了。那时家里穷,为了供我读书,母亲经常东挪西借,有时提着几个鸡蛋去城里央求人家:‘你买我的鸡蛋吧,要不我儿子就没钱读书了’。 ![]() ![]() 面对生活,从磨难中站起来的张继山没有抱怨,相反,他却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1994年,张继山考上中央美院交不起学费,试着给陕西咸阳505集团总裁来辉武先生写信求援,来先生也有过艰难的童年,他很快给张继山寄了三千元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此之前,四川成都、河南灵宝等地的好心人从报上了解到他的情况,也资助过他。 他非常认真地告诉笔者:“所有好心人用爱托起我的生命,我只有用艺术来回报他们。将来我的艺术成熟了,我要拍卖我的作品,为慈善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 张继山喜欢牛,他说搞艺术也要像牛一样脚踏实地,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幅历时两年多才完成的《九十七牛图》的创意也旨在借群牛来体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张继山说:“希望中华民族继续发扬牛的冲力、牛的韧性、牛的无私,力托起祖国统一大业这坚固的长城。”这是张继山在牛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摘自《中国青年报》1997年2月26日) |
|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