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协会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协会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道与中国书画

时间:2007-11-15 20:17:00 点击次数:3489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主流是求道、修道、明道、释道的文化。不论是最古老的神话、卜辞来看,还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多是在谈论人类的生存之道、天地之道、人应怎样更好的与天、与地的共存之道和谐。至于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的原因也是认为儒家学说最符合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形而上者为之道”,道——超越了有形,超越了眼界,甚至超越了时间、空间。所以,西方智者看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浓缩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智慧,并将其溶化于特殊视觉形象之中,因此,中国书画的主流,也是以求道、修道、明道、释道作为主旨来发展的。儒家始终强调“文以载道”,对中国书画发展影响极为重大的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曰:“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一语道破了中国书画的天机。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说:作为已经得道、成为道的化身的圣人,创作书画是拿它作为一个含道的载体——象日、月、灯光一样照耀、影响、净化着人与万物;而艰苦卓绝求道、修道的贤人是把创作书画、观赏书画作为剔除自身精神的污垢、品味“以形媚道”大象真谛的手段。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论”中对含道的中国书画有一振聋发聩的名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六籍也叫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甚至南北朝人王微也认为:“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这里的易象,即是《易》经中所指象、数、理之象,《易》是圣人含道成书,是“天地万物之情见”、“成变化而行鬼神”的经中之经。不难看出古代智慧的贤人们把品位高、成功的书画同《易》经的作用等同看待,除了能“成教化,助人伦”外,甚至还能“穷神变,测幽微,与四时并运”。并明确地指出,这种品位高、成功的书画不是被动对自然的描摹,也不是被动地对自然的反应,而是“天人合一”之后“道”在这一特殊视觉形象中的体现。
    诚然,圣人是极其少的,更广大的人们是应当求道、修道的贤人。中国的圣哲认为人类最大的任务是自我的超越,以及群体的超越,《大学》中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书画也必须这样。圣贤们千百年来总结出一种高超的操作程序,规定出一个向往的目标,使之学者、为者足以涤荡污浊之心,以达修身养性之目的,这就是中国书画。因为古代圣贤看到,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升华、超越的最大障碍,是人过分的欲望。五代荆浩《笔法记》中曰:“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画,代去杂欲”。因此规定了有志于由低级向高级升华、超越的贤人们,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所以,中国的书画其目的决不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书画而图画,也不是为了刺激欣赏者的欲望而创作,更不是无谓的争强斗胜。为了使书画能更好达到求道、修道、明道、释道的目的,这才出现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才有了以墨为主、用线结体的主张,有了“知白守黑”、“传神阿睹”、“如虫蛀木、如折钗股、如锥划沙、锦里裹铁”等至理名言。由此可知,中国书画是道行的产物,中国是圣贤的国度。
 
 资讯排行
    春风十万里 —-梅园吟风月,翰墨共...(287次)
著名画家汪国岛原创技法——超越笔...(263次)
著名书画家李征(墨龙)先生应邀出...(175次)
艺脉传承典范人物——李志松(120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