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中国美术协会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商铺建站 | 艺术家建站 | 美术企业建站 | 艺术通 | 管理助手 |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中国美术协会网
搜索排行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造化既师得心源

时间:2007-12-13 21:47:58 点击次数:3685

造化既师得心源
——读于亨绘画作品


    中国的绘画作品,可以追  到原始时代的蒙昧时期,那些沉浸在历史深处的原始岩画。特别的是,中国的绘画精神瓜  绵绵,一直未断。这与其他民族与地区不同;与其他的文明古国相比也不同。中国绘画重视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语),“意在笔先,笔尽意在”(唐张颜远化用王羲之语)。中国文化认定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自然”。
    中国的绘画理论发展是在距今约1700年以前的东晋时期,在这以前我们能见到的只有片段的审美理论。书法理论最早能见到的是西汉初;文论则可以早到先秦。在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的是哲学理论。所以在中国文明的早期,中国人就设定了人与天(自然,对象)之间的交流关系,并指出了这个交流的最高境界。
从那以后,这个境界就成了中国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但又有几人理解、接近、达到这个目标了呢?
    从于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追求与境界。于亨的作品题材主要有三种:人物、水乡和具抽象意味的山水。
    于亨的人物是没骨画法。这种画法始于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方法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样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也有人认为始于黄筌。此后此画法大家极少,没骨人物大家更少。于亨的没骨画人物多取材女性形象,淡墨、淡色取面造型为主。面的边缘自然渗化为轮廓线,由于非用笔勾勒,所以自然天成,虽非笔成,又似有笔,于有意无意之间体现自然妙趣。于亨的人物用墨、用色都偏于淡,很少用浓墨重彩。浓则取形式精神;淡则具雅逸气韵。从唐至今,绘画即有“逸品”之说,其所指的绘画风格的典型主要是一种简约、淡然、富于超然气息的绘画(也有少数画得比较精细的作品,也被划入逸品的行列)。逸品把主体的主观感受作为作品的内蕴。这种追求在绘画上始于晚唐,成于北宋,盛于元明,而流风至今未息。最早的逸品内涵,已经演化成为现代中国绘画精神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为一种超然、达观的“文气”。这种“逸气”,在于亨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展现。你看那手端一筐李子走在荷塘边羊群前的山村女孩;那一弯新月数株芦荻旁的文静少女;那纤细恬然的玉女风姿与满塘秋色;那典雅花瓶点缀着的仕女情调……怡然、淡然、超然、自然,无不弥漫着一泓雅致的逸气!
于亨的所展现的逸是难的。
    逸要简,要简而有蕴;逸要纯,要纯而整、纯而有韵;逸要写,唯写才能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主体感受;逸要真(不是写实之真),真是心的本质,唯真才能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达到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于亨的逸又有新的技法,我们在其简约之中隐约可以看见民间剪纸的投影。所以,这里的逸又是丰富的——甚至在哪里还透出些装饰的意味。
    “铁马秋风冀北,杏化春雨江南”。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借以描写两种美:刚性美与柔性美。杏花春雨之美,未必仅仅在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的是南宋的临安(今杭州)的春雨初晴。“古巷烟雨燕初度,临轩相照杏花红”写的是江南女子的情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却染有亘古的伤感。塞北与江南,从来刚柔不同。于亨的故乡在塞北之北的哈尔滨,其原来的绘画风格是浑厚或淡雅的。到江南数年,一变为工细浓丽的画风,表现江南水乡。也许是一到江南,于亨就感觉到了掩映于黛瓦粉墙、虹桥曲水下的富丽与繁华?也许那种藏富丽于恬静之中的品质从来就是动人的?总之,在不长的时间内,于亨的画风变了!画家改变风格是很困难的。在这变化瑰丽的作品中,我们似可想见他在古镇幽巷之间,辛勤追寻那造化为江南所做阴晴雨雪点缀的身影。“外师造化”而转化为自己作品的血肉,这无疑是辛勤写生,反复锤炼的另一种说法!就这样,于亨化水墨之于重彩之中;同时又融入水粉技巧,使画面有很强的装饰性;尤为可贵的是在水墨、重彩装饰之中还有很强的写实性,使画面简略处透出空灵,写实处透出精深,成为“画眼”,实际是画龙点睛之处。装饰性绘画容易走向概念化,因而流于空洞。加入写实成分可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妙着。这一点,于亨解决的是成功的,在水乡的一片浓丽与空灵中,画面又有着很强的真实感。
    富丽的江南,柔和的江南,空灵的江南,真实的江南,这就是于亨的江南水乡。
    山水,是中国绘画最大的题材之一。山水之间是人类的故乡;早期的人类打猎捕鱼,徜徉于山水之间。人类热爱山水,愿意回归自然,是因为那里留有人类童年的记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语,这里的“自然”与“自然世界”有关,但不同),这里把“自然”置于最高的位置,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的情结。对于山水的解读,能够展现画家的修养与情怀。于亨先生的山水画风格特殊:自然中透着典雅;传统中透着现代;抽象中透着写实;学院派画家的深厚功底下透着“文人画”的自由精神。
    于先生的山水画面多以几何形结构。几何形结构在美术领域要么是装饰画的主要表现方法,要么是立体派等“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方法。无论在哪个画种中,这种方法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与抽象性。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抽象内涵完全不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抽象是把山川草木等自然元素符号化,再以这种精练又不失自由的符号来组织画面,表情达意。这是要避免几何形的。“现代派”绘画中的几何形则是为观念和潜意识寻找一种表现手段。无论内涵与形式,两者都相距甚远,因为这是不同的两个文明的产物。但是,在于先生不少的画面中,都可以见到这两种绘画表现手段的融合。把东西方两个文明审美形式的融合,是东西方一些有所追求的艺术家画风创新的重要阶梯。“晋人唐人曾几度,河水溪水还同流”(王铎语),这种艺术风格的融合,终将河溪同流奔向大海。这岂不是一个文明博大精神的体现?
    愿于先生能够带给我们以更多既新且美的绘画新作!


陈正俊于姑苏有无斋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资讯排行
    春风十万里 —-梅园吟风月,翰墨共...(282次)
著名画家汪国岛原创技法——超越笔...(259次)
著名书画家李征(墨龙)先生应邀出...(175次)
艺脉传承典范人物——李志松(116次)
 最近展览
·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京津新城温
·转角——芳之陈艾美人画展 中关村盘古
·梁书、梁西江书画传承作品展 江西省美术
·『筑梦新征程』郭雯师生八人画展 深圳书画艺
·我和我的祖国---惠州画家画惠州作品 中国画学会
·“清风徐来”韩昊山水作品展 爱国路东湖
·2017年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郑世武画 浦东新区世
·“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 红桥北大街
·“行一带一路,品墨韵中华”-全国美术 中国国家画
·痕迹:2017瞿顺发水彩画画展 广轩路29
·信笔游之——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
 
关于中国美术协会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授权者版权所有©2025
电话:010-62873646 传真:010-62873646 电子邮箱:kefu@meishujia.com.cn 联系QQ:25163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