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采风团18日在本报举办交流笔会,两地数十书画大家,共同连手创作了45幅珍贵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赴香港采风团,18日在本报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层次的交流笔会。近30位国家级的书画大家和名家,以及香港书画界多位名家,共同连手创作了45幅珍贵书画。他们有的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和谐生活重跃纸上;有的以山水画表现美好的景象;有的以松、梅来象征港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的以抽象画表达中国远古神话。为了庆贺香港回归10周年这个大日子,各位书画家倾尽全力,将自己所认为最美好的事物呈现给香港市民,同享回归的喜悦。

此次交流笔会上,各书画大家共同创作了45幅珍贵书画。当中有采风团集体创作的3幅巨大画作,及38幅个人画作和4幅书法。3幅巨画包括刘大为、杜滋龄、刘健、吴宪生、刘国辉共同创作的《风尘三侠》;卢禹舜、林容生、朱道平、赵卫、崔晓东、陈辉、许俊、龙瑞共同创作的《静处有真乐》;以及邓林、姜宝林、高卉民、闵学林、贾广健、徐嘉扬、萧晖荣、邵飞、林凡共同创作的《香江如沸春潮涌艳:千花又一年》。
松梅入纸 咏港坚强
在38幅个人画作中,邓林的《春暮》将深受国人喜爱的梅和松造型纸上。谈及创作此画的灵感,她首先琅琅上口背了几句诗:「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解释道,前者是陈毅「松」的名句,后者是毛泽东「梅」的佳作。松与梅都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香港回归后虽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在各方的努力下,克服了重重磨难和挑战。如今更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及美好的明天。
喜港蓬勃 再现盛唐
卢禹舜的一幅《唐人诗意》画则把思绪带到了盛唐时期。他说,文化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近几年来,祖国和香港的经济发展再现良好势头,两地艺术界藉此机会增进交流,一同宏扬中华民族文化,共同采用「诗书画」的艺术形式以作庆贺。曾多次来港的他,发觉到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人关心文化发展。今年7月2日举办的「大联展」,无疑将对香港文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借画民族 祝港幸福
有不少画家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和谐生活文化画在了纸上。杜滋龄的《一年一度又秋风》表达了西藏游牧民族的草原美好生活。「中国由56个不同民族共同组成。在这里,社会和谐美满,人民生活幸福,脸上都挂满笑容。香港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分子,我也希望人人幸福美满」。
里自小在内蒙古长大的吴国良,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带到了画里。在他《风雪牧马图》里,女人、马、狗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他笑称,图中女人其实是他的「梦中情人」,名叫「娜仁花」。其它的一切景物则是他内蒙古家门前所看到的。画中刻画和谐社会和和平善良的人们,希望香港社会同样和谐美好。除此,刘健的《三月清风绿遍山原白满川》则表达了彝族在三月里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
另外,邵飞则根据中国名著《山海经》的题材,创作了一幅《山海经传奇》画。画中以抽象的美人鱼母子形象,来表达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喜悦。
据了解,这批书画将在今年7月2日至5日,假中央图画馆和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办的「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中一一展出。
刘大为续说,内地艺术家希望透过艺术形式,来表达香港回归后的社会变化和内心感受。此次「中国美术家协会采风团」的27位艺术家们,更亲自来到香港为参展的作品进行采风。他相信,这次「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将可以加强内地与香港及海内外地区书画大家的交流合作。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均会力荐当代经典之作赴香港参展,通过优秀的当代书画作品来表达对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庆贺之情。
活动组委会委员、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张延军,组委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甲子书学会会长苏树辉,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香港文汇报副社长刘永碧,香港评委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文楼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正在香港进行采风活动的中国美协赴港采风团27位国画艺术家,以及活动协办机构的代表、香港区作品评委和本港著名书画艺术家,近百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此外,为欢迎中国美术家协会采风团莅临香港,书画大联展协办机构香港艺术发展局昨晚特别举行交流聚会。聚会上,来自两地的艺术家言谈甚欢,气氛热烈。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艺组主席李锦贤代表马逢国主席致辞,他表示,感谢《文汇报》邀请该局协办此次阵容鼎盛的大型中国书画展,希望藉此促进两地艺术家交流,推广书画艺术,同时邀请全港市民一起庆祝香港回归10年。